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版已发布。本次排名涵盖1526所大学,其中557所为新上榜大学,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排名。其中,中国大陆新增261所,印度新增137所。在此次QS亚洲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并列第三,中国香港大学超越中国北京大学荣登榜首。本地首次入榜的新加坡社科大学,位列第627位。

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11月4日公布了2026年亚洲大学排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攀升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列第三;新加坡管理大学上升18位,排名第122;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则下降16位,位列第169。
QS高级副总裁索特(Ben Sowter)指出,新加坡在高等教育方面继续展现卓越的实力,在亚洲前五名大学中占据两席。南大和国大仍是全球学术卓越、创新及就业能力的典范。他说:“新加坡的大学在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方面长期领跑本地区,彰显其在塑造亚洲人才和科研格局中的核心作用。然而,数据也显示出新兴竞争,尤其是在科研强度和教职工资质方面,其他领先亚洲体系正在加大投资和扩充能力。凭借世界一流的院校、稳健的国家政策以及对质量和创新的明确承诺,新加坡在维持领导地位、吸引顶尖学生、研究人员和全球合作伙伴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域趋势
亚洲各地遍布着重要的国际学生来源市场和留学目的地。其中一些已经非常成熟,而另一些则由于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成为新兴力量。
尽管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四大传统留学目的地在前些年主导了国际留学市场,但限制学生流动的新政策使得亚洲目的地日益受欢迎,尤其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许多亚洲大学正采取合作方式,努力扩大其全球影响力。
中亚地区出现了区域转型枢纽,例如哈萨克斯坦,它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目的地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政治中立的替代选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也在开设许多跨国教育校园。
在南亚,印度继续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学生来源地,并且也在努力吸引国际学生到其大学学习。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也成为重要的生源国,有大量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是本次排名中入选院校最多的地区,共有394所院校上榜:其中3所进入前十,13所进入前五十,25所进入区域前一百。同时,中国大陆也是新上榜院校数量最多的地区,达260所。北京大学是今年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大学,总排名第二。此外,中国大陆有48所大学排名上升,其中进步最大的是上海财经大学,上升了103位,至并列第283名。
为了增加国际学生的招收,中国大陆正在推出新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签证,以使希望在其顶尖院校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更容易赴华留学。同时,为了留住最有才华的学生,中国大陆也正在使研究生工作签证更容易获得。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本次排名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11所大学上榜,其中5所进入前十,6所进入前一百。香港大学上升一位,成为今年排名最高的学府。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9所大学排名上升,其中最显著的是香港教育大学,上升了60位,至第152名。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亚洲排名中排名上升的大学比例最高,达81.8%,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泰国。在区域排名中并列第七的香港城市大学,在三个指标上得分最高。
印度
印度在今年排名中有294所大学。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位列并列第59名,是跻身区域前100的七所印度大学之一。今年有36所印度大学排名提升,其中萨提亚巴马科技学院的进步最大,上升了111位,至并列第262名。
印度正处于《2020年国家教育政策》指导下的转型期,该政策希望到2035年将印度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50%。

日本
今年有147所日本大学进入排名,其中8所进入区域前50,12所进入前100。日本排名最高的大学是东京大学,今年位列第26名。有11所大学排名上升,最显著的是横滨国立大学,上升了13位,至并列第241名。
与印度类似,日本也有一项双向流动计划,旨在派遣50万名学生出国留学并接收40万名国际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正计划利用英语授课项目和联合学位,希望这能使日语非母语者更容易接受日本教育。
韩国
韩国有103所大学进入排名,其中6所进入前20,15所进入前100。延世大学在韩国大学中排名最高,位列第11名。今年有31所韩国大学排名上升。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的进步最大,上升了86位,至并列第283名。这一点,加上首尔被QS评为最佳学生城市,使韩国成为区域高等教育中心。
与许多东亚国家一样,韩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韩国院校共同参与一项倡议,以寻找扩张机会。与中国类似,韩国也为STEM学生提供更便捷的签证,并为那些希望在毕业后继续在韩国生活和工作的人提供更清晰的入籍途径。
评价指标
QS亚洲大学排名根据本地区的特点,依据学术声誉、雇主评价、师生比例、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国际教员和国际学生的比率等11项指标进行评估,因此与QS世界大学排名有所不同。

学术声誉(权重30%)
衡量院校在学术界中的声誉。东京大学在该指标上排名最高。香港都会大学上升了274位,是进步最大的院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该指标平均分最高的地区:66.3分(满分100)。
论文引用(权重10%)
关注所产生研究的影响力。亚洲女子大学在该指标上得分最高,灵山大学的进步最大,上升了327位。新加坡大学的平均分最高,为96.8分。
学院论文(权重5%)
关注研究产出的数量。西孟加拉邦毛拉纳·阿布尔·卡拉姆·阿扎德技术大学在该指标上排名最高,东国大学的进步最大,上升了147位。所有大学平均表现最好的地区是澳门,平均分为59.4分。
雇主声誉(权重20%)
衡量院校及其课程在公司及招聘人员中的声誉。东京大学在该指标上得分最高,泗水国立大学上升了486位,是进步最大的院校。新加坡大学的平均分为64.5分,是该指标表现最好的地区。
师生比例(权重10%)
衡量大学教职工与学生人数的比例。阿迦汗大学在该指标上表现最佳,文莱是该指标平均分最高的地区,为84.7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进步最大,上升了567位。
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比例(权重5%)
关注拥有高级研究学位(博士)的教职工比例。国立嘉义大学今年排名最高,北京林业大学上升了133位,进步最大。文莱再次成为该指标平均分最高的地区,达89.1分,表明该国优势明显在于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体验。
国际教职工比例(权重2.5%)
衡量国际教职工占总教职工的比例,反映院校的全球参与度。香港城市大学得分最高,胡志明市工业大学进步最大,上升了426位。新加坡和澳门均获得了满分的平均分100分。

国际研究网络(权重10%)
衡量大学与国际合作者建立和维持研究伙伴关系的成效。香港城市大学再次排名最高,尼特大学的进步最大,上升了342位。尼泊尔是该指标平均分最高的地区,为76.7分。
国际学生比例(权重2.5%)
衡量大学中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的比例。麦地那国际大学在该指标上排名第一,沙赫鲁德科技大学上升了444位,是今年进步最大的大学。澳门是该指标平均分最高的地区,为99.7分。
入境交换生比例(权重2.5%)
香港城市大学在该指标上得分最高,湄州大学与去年相比进步最大,大幅上升了846位。新加坡是该指标平均分最高的地区,为99.9分。
出境交换生比例(权重2.5%)
香港城市大学也是该指标得分最高的大学,新加坡再次成为平均分最高的地区,为99.9分。费加拉理工学院的排名跃升最为惊人,达832位。

金阁顿(GolddenGroup)成立于花园城市新加坡,专业服务高净值家族和专业金融机构。主打业务有新加坡家族办公室/家族基金设立,私募基金(VCC及子基金)备案,PPLI,境外资产管理,新加坡移民,和境外保单,是您新加坡一站式的家族管家。金阁顿,为您的下一代继续服务。

·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公司及会计法(修正)法案》 违规董事最高可罚2万新元或监禁一
·新韩建交50周年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 新加坡可进口济州岛肉类